来源:纸业夹,作者: ,:

哈尔滨交出“十四五”农业答卷:粮食综合产能保持在300亿斤以上 哈尔滨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,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,粮食综合产能保持在300亿斤以上。截至2024年,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40万亩,占永久基本农田的45%;2024年全市粮食产量实现250.2亿斤,位居黑龙江省首位。2025年粮食产量有望实现新的突破。持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,2025年全市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044万亩,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1010万亩,促进了粮食生产提质增效。

哈尔滨,作为东北的重镇,不仅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冰雪魅力闻名,还藏有不少被 locals 亲切称作“泻火圣地”的好去处。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,找到一个地方让心情舒缓、心头之火得以散去,对于哈尔滨人来说可谓必要。这里列出了“哈尔滨十大泻火圣地”,它们不仅仅是放松的场所,更是城市文化和旅游的独特组成部分。

首先说到松花江,这是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。宽广的江水,似乎能洗净所有郁闷和烦恼。在江边散步,吹吹江风,感受自然的力量,确实是“哈尔滨十大泻火圣地”的首选。江上偶尔飘过的冰块,在冬季更是别有一番韵味,也成为旅游景区重要的营销元素之一。作为当地人休闲的场所,江畔餐馆和避暑凉亭也不断增加,让这片“湖光山色”不仅仅是休闲的空间,更代表着城市的文化韧性和生活品质。

哈尔滨机场受雾霾天气影响32个航班备降外场 14时30分,天气有所好转。15时12分,随着舟山飞往哈尔滨的FU6717航班降落,哈尔滨机场运行逐步恢复,但因大雾持续时间较长,预计将对后续航班运行造成一定影响。

极地馆和太阳岛也是“哈尔滨十大泻火圣地”的重要代表。太阳岛的绿意盎然,在炎炎夏日提供一个避暑天堂。这里的湿地生态和自然风光,让人一时间就能抛开烦恼,心灵得以释放。尤其冬天的冰雪大世界,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奇观。无论是景区的投资还是旅游产业链从中获益,都能反映出哈尔滨在旅游经济中的战略布局。

哈尔滨:冰雪季推出工业旅游五大板块 开启“冰雪+工业”温暖之旅 “我们深挖工业遗产、现代制造、企业文化与高校资源,推出‘五大主题’工业旅游板块,让游客在邂逅冰雪浪漫的同时,既能触摸城市工业脉络,也能感受科创与人文的温度,开启‘冰雪+工业’的温暖之旅。”刘建成表示。在此基础上,为让游客在冰雪季深度感受哈尔滨工业底蕴与冰雪魅力的融合,哈尔滨市联合各区打造南岗区百年工大工业文化游、平房区老工业基地焕兴游、阿城区匠心工业游等五条特色工业旅游线路。

再者,圣·索菲亚教堂和中央大街是历史文化与商业结合的典范。走在这些历史建筑旁,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异域风情,也能购买到特色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。这里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不断发展,增加了多层次的旅游体验,也丰富了“哈尔滨十大泻火圣地”的内涵。这些地方不仅仅是景点,更是产业链中连接旅游、文创和服务业的重要枢纽。

当然,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点,哈尔滨的各大公园和温泉也是“哈尔滨十大泻火圣地”的良好选择。比如太阳岛温泉和亚布力温泉度假区,提供了养生疗养的绝佳场所。温泉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,还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进入到康养旅游市场。在这里,游客们放慢脚步,享受一份惬意,成为产业链中的另一重“供应链”环节。

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启用20万立方米存冰 此时,松花江仍没有封冻,启用存冰可以让园区提前开始冰建建设。目前,第二十七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的场地平整、设备入场等前期工作均已就绪,冰建建设将于11月25日正式开工,近万名工人也将陆续投身景观建设。(完)

这些“哈尔滨十大泻火圣地”的不断完善,正是城市旅游发展策略的体现。未来,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,哈尔滨的旅游产业链能更好地实现创新与升级,带来更丰富的产业链相关收益。对于旅游投资者和地产开发商来说,再加上良好的产业链配套,甚至还能引导一部分人口流入,形成良性循环。

这些“哈尔滨十大泻火圣地”不仅仅是缓解压力的场所,更是城市文化硬实力和产业链环节的重要体现。从自然到人文,从休闲到养生,每一站都在不断丰富城市的产业链内容,让哈尔滨在旅游和经济发展中不断焕发新机。未来,这片土地的产业链还会因为这些“泻火圣地”而变得更为多元,更具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