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太极,作者: ,:

第24届太平洋科学大会在汕头开幕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、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John Giesy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这是他第二次来汕头,相隔近十年,变化很大,汕头宛如一座“漂亮的公园”,汕头海岸线开发区域设计,既贴合自然肌理又充满人文关怀。此次汕头之行不仅感受到城市发展活力,更见证中国在国际科学合作中的积极姿态。

汕头澄海的城中村站街,作为一个曾经相对低迷的一角,如今却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变化。过去几年,澄海的城中村站街主要以零散的摊贩和低端的夜市文化为主,很多人都曾担心这块地方会一直被边缘化,但事实却在不断证明,它拥有巨大的潜力。

从经济角度来看,澄海的传统制造业逐渐遇到转型的压力,很多小微企业纷纷寻求新的发展空间。城中村站街作为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纽带,逐渐成为年轻创业者和外来投资者的聚集地。据统计,近年来,这一地区相关的餐饮、零售和娱乐行业的收入增长速度达到了20%左右。尤其是在服装批发市场,澄海制造的鞋帽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有一定份额,带动了当地整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。

第24届太平洋科学大会在汕头开幕 太平洋科学协会主席、厦门大学吕永龙教授在会上说,太平洋科学协会自成立一百多年来,始终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科学发展。为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、生态环境退化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,本届大会将通过跨学科的深入研讨,系统探索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,进一步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与共同发展。

与此城中村站街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也为其经济注入了新活力。政府投入资金改善排水、道路和公共安全设施,不少企业开始考虑在此设厂或开设门店。据行业调研显示,2023年,澄海城中村站街的商业地产价格上涨了15%,反映出资本对未来的信心逐步增强。许多创业者对于这里低廉的租金和灵活的经营环境充满期待。其相关的行业如物流、快递也自然获得了受益,快速发展的电商和快递需求推动着区域内的配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。

可以看到,澄海的城中村站街,正逐步摆脱“城中村”传统的负面标签,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。特别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,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带来了新的机遇。数据显示,2023年,澄海城中村站街的夜生活营收占到整体零售的30%以上,人气逐渐涌入夜经济的黄金阶段。夜市、特色餐饮和特色手工艺品等行业纷纷崛起,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。

第24届太平洋科学大会在汕头开幕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在会上说,本届大会围绕气候与地球系统等众多议题展开研讨,与汕头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目标高度契合。希望以此次大会为纽带,进一步拓宽汕头与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各国在科技、教育、产业等领域的交流渠道,吸引更多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关注汕头、汇聚汕头,共同分享发展机遇。

但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。这一地区仍面临不少挑战,比如城市管理和环境整治方面,需要持续改善,才能确保持续的可持续发展。一些行业分析也指出,城中村站街的转型还需在制度创新和品质提升上下功夫,否则难以维持高增长的势头。这就像是一个还在成长路上的“青年”,既充满潜力也需要时间和资源的呵护。

澄海的城中村站街在经济重启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从产业结构到基础设施,从零售到服务行业,都在发生着微妙而深远的变化。未来几年,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的逐步成熟,有望成为澄海经济复苏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也许,站街的变迁正是都市转型与发展的一个缩影,展现了乡村都市化进程中无尽的可能性。

依托“侨+跨境”新渠道 广东汕头构筑“出海”新模式 大会发布全球第一款听懂潮汕话的AI智能玩具狮头鹅“澄澄”。潮汕方言是联结四千五百万海内外潮人的文化纽带,这门古老语言的传承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。“澄澄”的发布,不仅是赋能智能玩具产业的创新之举,更是守护与传承潮汕方言文化的积极探索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