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箫吹奏,作者: ,:

厦门站街大妈的现象,反映出城市中一部分基层生活的微妙生态。在这个繁忙的沿海城市,站街大妈并非简单的“卖腊肉”或“摆摊”,更多时候是一群年长的妇女通过灵活的地理位置谋求生活的出路。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,厦门站街大妈身影穿梭在地铁出口与早市摊位之间,她们用一种近乎自我管理的方式,维护着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。

从宏观角度看,这背后其实折射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。一方面,随着经济结构向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转型,大批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逐步减少,而中老年劳动力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,厦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0%,这部分群体在城市的就业形态中逐渐多元化。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站街大妈们凭借长时间的积累,已成为城市中的“隐形劳动力”,她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早市、夜市的供需紧张。

当然,伴随这种“地方特色经济”的繁荣,也存在不少管理难题。比如,部分站街大妈在无序经营和扰民方面引发的矛盾,逐渐成为城市管理者的难题。据市政数据显示,厦门在去年出台的新规中,有超过30%的政策内容涉及到市容市貌的改善和市场秩序的维护。这也反映出,虽然站街大妈为城市提供了便利和人情味,但如何在保证公共空间秩序与满足民众多样化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,依然挑战重重。

不难看出,站街大妈的存在既是一种适应,也是城市经济多元化表达的某种体现。现阶段,厦门的经济坚实向好,伴随现代服务业、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,新的就业机会不断涌现。基层劳动市场的调整还未完全落地,一个“以人为本”的发展理念须被逐步落实到具体政策中。毕竟,城市不能只追求数字的增长,更应关注那些在街头巷尾默默奋斗的“站街大妈”们,她们既是城市韧性的一部分,也是未来全面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环。